农业服务面临重大机遇 农资龙头企业受益-亚博安卓下载 |
农业人口降低触发转型,推动规模化、新模式。从农业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农业人口降低是必然趋势,一般在农业人口数量下降到30%左右的时候模式面临转型,主要表现为耕地规模化及相应的种植模式变化。规模化或早或晚,或主动或被动,总之不可避免,规模化速度和程度主要取决于:1。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例如美国耕地资源丰富;日本虽然土地总量少,但经过长期的改造投入也形成了大量可规模化的良田。2。政策对于土地流转的鼓励或限制。例如美国政府长期以来通过各类法案推进土地的集约化;日本由于战后被限制的原因,其流转进程被人为后推了,但后期也开放了流动性。土地规模化以后,种植模式发生相应变化,需要有新的农资投入品进行支撑,同时农化服务需求开启。
在转型过程中,农资结构优化升级是必然结果。规模化农场对于现代化作业手段及其附着的农资存在强烈依赖,种子、肥料、农药、农机具伴随规模化作业将进行结构上的优化,同时,规模化作业模式的更新往往带来农资投入品的新需求。
整体而言,存量结构优化和新市场开辟是规模化、现代化进程中农资发展的主要方向。此外,新的农资、作业技术的开发将进一步推进规模化向大型集约发展,例如卫星遥感施肥、水肥一体化、航空植保等技术的发展使得超大型农场的出现在技术上更为可行,推动转型深化。综合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客户“真需求”。首先是农业专业服务,农业转型过程中大量的新模式、新产品、新技术涌现,产业链细分以及专业提升成为必然趋势,在此基础上的专业服务将成为需求爆发点。其次是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信贷作为一种基本的推动农业业务增长手段已经在美国、日本等国家普及,农业、期货则给靠天吃饭的高风险农业带来重要的价格保障。从目前情况看,综合金融体系将对农业现代化起到非常重要的稳定和加速作用。
流转政策逐步放开,适度规模化是政策目标所在。改革开放以后,土地承包责任制逐步成熟,对粮食产量上升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制度红利在1998年粮食产量达到顶峰后效力逐渐减弱。为了适应农业发展现状,进一步释放耕地潜力,2001年相关部门首次针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专门发布文件,允许土地合法流转;2008年相关部门开始对土地流转持鼓励态度;2015年,正式提出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并且支持农民在进行抵押贷款,大大推进了土地流转进程。
各类流转模式兴起,土地规模化大幕已经开启。在民间意向和政策支持的双重作用下,土地流转蔚然成风。至2013年,全国流转土地面积占总量的1/3以上,成为农村土地经营的重要组成形式。以湖南为例,2013年湖南流转土地面积占总量的22.3%,其中以转包和出租为最主要形式,占比近80%。
政策从多个方面支持农业综合服务。2017年,相关部门出台了大量政策推动农业转型,支持农业综合服务发展。从支持服务的方面来看,主要有推进实施耕地修复、减少药肥使用量、促进农业电商平台发展以及支持加快农业金融服务发展等。
伴随着规模化、高增长的现代种植模型占比的提升,新的投入品及服务需求将被大量提出,例如:1。提升作物品质和产量的定制性、功能性的高附加值农资投入品将迎来新的增长机会;2。机械化程度可能迎来较好的改善的条件;3。农膜等种植工具材料获得进一步的提升空间;4。考虑农产品的消费特性,品牌、后市场渠道等在互联网时代将成为农户的重要新需求。
1。针对作物的专用肥和相关服务
增产驱动力改变,综合技术重于单纯农资,具备服务属性的农资将更多上量。在上一轮种植业发展进程中,增产的驱动力主要是大量生产资料(特别是化肥、农药等)的投入,农业由靠天吃饭向高密度的投入转移,但目前来看,高密度农资投入带来的边际效益逐步降低,相反的,土壤板结、酸化、有机质下降等因素反而一定程度上导致减产。未来,增产驱动力将向高技术投入转移。
以在陕西洛川调研的减量增效技术为例,通过技术指导及配方肥的施用,苹果的亩产、果重及糖分等关键指标分别增长19.97%、13.33%和9.7%。以每亩4000斤、每斤收购价3元计算,增产可为农户带来2500元/亩的增收。
“产品 服务”作为物化的种植技术将成为技术服务的主要模式。伴随着传统农资投入品边际效益递减,在种植转型期中,产品与服务相融合的综合技术yabo亚博88的解决方案直指降本增效。产品因具有较强和程序化操作流程从而具有很强的服务属性,服务则依赖于针对性较强的产品开展。因此我们认为,基于特定产品的服务是未来技术服务的重要形式。
具备服务属性的产品将以优化存量的形式开辟新市场。在目前的各类农资投入品中,化肥、农药投入占比较大,且已经具备一定的服务属性,因此以肥药为主的存量优化向“产品 服务”转型将开辟新市场。以苹果配方肥为例,施用苹果配方肥并结合定制的技术规程可以在化肥施用减量的情况下使苹果普遍增产20%。目前我国苹果耕地面积超过3000万亩,以每亩施用150公斤配方肥计,市场空间达450万吨(约150亿元)。
2。水肥一体化服务设施以提升利用率、降低人工成本
粗放用肥用水带来巨量浪费。我国当前农业种植过程中水、肥施用技术相对落后,为保证粮食产量,田间往往采用了粗放方式作业,带来巨量的资源浪费。目前我国每年的农用水总量约为3600亿立方米,占到全国总用水量的62%,化肥使用总量大约是6000万吨,居世界首位。由于技术相对落后,大部分区域采用漫灌方式,水、肥的利用率不到30%,与农业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水肥一体化能有效提升资源使用率,降低综合成本。伴随大规模、喷灌等新模式的出现,水溶肥、缓控释肥、微量元素肥等新型肥料因其用量省、利用率高、功能性强等特点,开始成为肥料施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水溶肥为例,目前,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喷灌和微灌面积占灌溉总面积之比已达24.3%,而在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喷灌和微灌面积已经占到总灌溉面积的50%以上。
水肥一体化存在万亿元市场空间。喷灌和微灌是实现水肥一体化的灌溉施肥的两种主要方式。目前,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喷灌和微灌面积占灌溉总面积之比已达24.3%,而在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喷灌和微灌面积已经占到总灌溉面积的50%以上。按25%覆盖面积的平均水平、每亩土地灌溉改造投入1500元计,设施投入及水溶肥使用未来将达万亿元市场空间。
3。无人机植保服务:市场空间巨大
人工费用持续提升,无人机打药是大小农田打药的最终选择。目前农业人口持续下降,农业人工费用持续提升,少则200元/天、多则300-400元/天。同时,长期近距离接触农药往往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随着药剂和飞防技术的成熟,未来无论大田小田打药防治都将以无人机操作为主流。
目前,飞防技术推广已经有3至5年,随着实践应用的开展,飞机、制剂、运营等都越来越成熟,稳定性在提升,综合成本在下降。
农民省钱、服务组织者赚钱,市场空间大。从省钱角度来看,目前无人植保的收费标准大概在20元至30元/亩,单日作业量大概在15亩至20亩以上,效率高、成本低。从市场角度来看,国内的遥控无人机对适当规模化的种植区域均适用,以目前约30%的流转程度来看,存在100亿元的无人机市场和400亿元的植保服务市场。
4。以合作社等机构进入全托、半托的种植服务
劳动力种类改变,机械化逐步取代人力。农村劳动力的不断减少推高用工成本,机械劳动力逐步取代农民成为种植的主力,提供机械化耕种施收服务将成为主流。事实上,美国、日本等农业发达国家也经历了农业劳动力下降、机械取代人力畜力的过程。伴随着土地流化带来的规模化耕地逐步变多、变大,机械劳动力带来得规模化效益将越来越明显,生产成本不断降低,使用机械化的农户和提供机械的服务供应商将分享机械化取代人力带来的红利,并形成稳定盈利模式。
在土地流转的基础上进行的托管将成为种植服务的主要模式。目前我国土地在政策推动下不断流转,流转的形式很多,但最后基本通过受托管理的形式对土地进行耕作,即托管。在托管过程中,大量零散土地被平整后纳入规模化经营,受托方对土地进行统一种植规划,并借助机械化为主的各类手段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委托者和受托者分享规模化带来的红利。
机械化作为种植服务的主要手段将开辟新市场。托管模式中最核心的降本即是机械化带来的用工减少及作业费用降低,从小麦自营和托管的对比数据可以看出,仅用工一项就带来了63%的降本。因此我们认为,机械化为核心的种植服务将以低成本优势取代人力以开辟新市场。以耕种收为例,服务规模、服务领域、跨区范围不断扩大,市场容量在现有基础上持续增长,至2020年可能超过8000亿元。以无人植保市场为例,国内的遥控无人机对适当规模化的种植区域均适用,以目前18亿亩土地约30%的覆盖率,每亩20元的植保费用进行计算,存在约540亿元的植保服务市场。
5。农业金融服务提速
种植主体改变,组织经营体取代自给小农,金融服务将提速。伴随农业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以及农地政策的合并规模化趋势,自给自足的小农逐步向拥有大面积耕地的组织经营体转变。在过去的传统农业经营模式下,农户单独作业,信贷需求过于分散,小农户难以获取贷款。从涉农贷款的受贷主体可以看出,72%的贷款是提供给了需求较大的企业等集体组织,而直接提供给农户的贷款较少。随着组织经营体取代小农,金融服务将得到快速发展。
农业经营模式与农村综合金融体系的改变分别拉动农村金融需求与供给不断增长。从需求来看,2014年发放给企业的涉农贷款占全部涉农贷款的72%,企业等集体组织是农村金融的主要需求方,农业经营模式规模化、机械化的趋势将进一步拉动农村信贷需求的增集中。从供给来看,2003年以来,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全面推进,主要涉农银行业金融机构坚持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支农能力不断增强,盈利水平逐年上升,涉农贷款不良率持续降低,截至2014年末,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不良率仅为2.4%。农村融资模式由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扩展,涉农企业发行股票、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债券融资工具的规模不断扩大。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也为农民管理资产提供了更多的途径,期货、保险等产品与信贷形成互补,不断完善的农村综合金融体系是农村金融不断发展的前提。
推拉结合,农村金融服务市场未来存在较大发展空间。强劲的农村金融需求是拉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的拉力,需求方主要由三类主体构成,分别是农户、农村企业和非企业组织如相关部门进行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而其中又以前两类为主。从需求内容来看,最重要的是信贷需求,除此之外还包括中间业务需求、保险需求、公益性和政策性金融服务需求等。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给和覆盖则是推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及其他大中型银行仍然是农村信贷的最主要供给方。金融机构涉农贷款自2007年以来年均增长21.7%,2014年已达到23.6万亿元,以每年新增3万亿元的增速预测,2020年将超过40万亿元。
6。农业信息技术服务提升效率
随着农村互联网、移动终端的普及,以大数据、互联网等为主的信息技术将对种植产业链各个环节有所助益。大量农资企业通过“农资 服务”的电商形式拥抱农业信息时代,并向服务端延伸,逐步由“农资 服务”向包括综合农技、金融、物流等服务扩张,通过信息技术对农业产业链进行重构,获取转型红利。农资电商正在为农资企业和农户带来更多便利,但我们认为更重要的跨界优势在于互联网和大数据将成为链接服务资源和需求的重要桥梁,对种植服务带来极大的利好。
中国农产品产值已超过10万亿元,目前已有互联网交易平台为农产品贸易提供信息服务。中国农产品物流市场规模也已超过3万亿元,假设农村物流能占到整个农产品物流总额的5%,那么就有1500亿元的市场空间。除了农产品进城,还有大量工业品下乡,双向的农村物流共享平台整合,孕育巨大的商业价值。
7。天气服务
农业生态系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承受者和受害者。气象灾害的发生将直接造成粮食的减产,其中,干旱造成的粮食减产则位于各类自然灾害之首。除了影响农作物产量之外,全球农产品价格也随之大幅波动。为应对气候变化给农业带来的挑战,基于大数据的天气保险、天气指数保险迎来巨大的发展机会。是一家不断转型并勇于投资未来的公司。公司除了发展新兴的天气保险业务,为农户提供全方位的农业保障之外,还为了利用天气公司先进成熟的气候大数据平台,发展精准农业,建立起完善的农业大数据信息服务平台。
农资龙头企业将充分受益
结合国内市场需求和国外企业崛起经验展望国内农资企业成长路径。一方面,我国农业进入跨越式发展的黄金时期,新需求新市场打开。结合国际农业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我国农业进入现代化上升期,行业迎来“投入品优化升级、农化服务需求井喷”的两大机遇。另一方面,在巩固自身行业细分优势的前提下进行上下游延伸,并积极推进农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企业将充分享受变革释放的红利,成为一体化的大农业企业。
在行业变革的黄金时期,我们建议根据以下核心角度对子行业进行筛选。一是产品适宜。农业黄金时期将是“存量调整结构、增量开辟新市场”的时期,具备适应种植新模式的企业将在市场蓝海中快速崛起。
二是渠道占有。分销渠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可能体现不同的功能,但其始终是农资龙头必须具备的核心资源,具备全国范围渠道的农业企业将掌握主要的客户资源和全面的农业信息,企业对优势渠道的独占性将不断提高其龙头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