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我省以郎德苗寨等其他7个村寨为试点,探索乡村旅游发展之路。30余年里,郎德苗寨经历了猛然崛起、黯然消退后,如今再立潮头。82岁的村民陈正兴回忆:1986年,时任原贵州省文化厅文物管理处处长吴正光带来了郎德旅游开发的1万元启动资金,铺设通村联户道路,修建了300多平方米的铜鼓坪,开启了郎德苗寨旅游发展之路。fdo贵州163_163贵州人事考试信息网_163贵州事业单位考试信息网_贵州163网
1987年,16岁的杨啊勇从郎德镇也利村嫁到郎德上寨。因为“家里条件好,所以来村里的领导和宾客都要去看一看、坐一坐,再吃顿饭。”遇上需要留宿的客人,杨啊勇就在干稻草上铺上床单,茅厕就在猪圈旁。这就是郎德“农家乐”的雏形。
尽管如此,郎德苗寨依然凭借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吸引了不少海内外游客。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至2007年,郎德苗寨旅游接待人数每年都在20万人次以上,村民每年仅依靠旅游,就有1万多元的纯收入。
转折出现在2008年——
这一年9月,第三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距离郎德40多公里的雷山西江千户苗寨召开。因千户苗寨整体保存完好、体量大、通达性好、文化内涵丰富等特点,迅速进入媒体、游客、旅行商的视野,成为让大家惊喜的乡村旅游产品。
2005年,凯(里)雷(山)二级公路开工建设,游客可从凯里三棵树镇直接到达西江景区,通达性差的郎德苗寨渐渐被游客排除在行程之外。
“2008年以后,很多国内游客都选择去西江景区,去郎德的仅有部分外国散客和国内散客,团队基本不去了。”贵州海外国际旅游有限公司导游萧泽生说。
就这样,郎德苗寨渐渐被人淡忘。
2015年,雷山县拟定“全域旅游化、全县景区化”发展思路,计划把西江千户苗寨、郎德苗寨等100多个苗寨、50多个传统村落串联起来,由点连线,连线成面,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辐射带动90个贫困村发展旅游及相关产业。
该县先后投入2.3亿元资金对郎德苗寨景区进行提质升级。引进成立了雷山县郎德文旅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郎德景区升级改造和营运管理。
为了让游客有得玩,郎德文旅公司把郎德下寨打造成非遗文化的活态展示区。
为了让游客住下来,该公司挑选了两户精准扶贫户的房屋,在不改动外观的前提下改造成精品民宿客栈,并希望通过示范效应带动郎德景区餐饮民宿提质升级。
为了解决自驾游客的需求,景区修建了两个停车场共600多个停车位,并建成了5座旅游厕所。
2018年,郎德苗寨共接待游客76.95万人次,再立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