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贵州贵阳教师培训机构模拟试题:全方位练习-亚博安卓下载 |
2023年贵州贵阳教师培训机构模拟试题:全方位练习
1.下列哪种课程观没有体现“学习者是课程主体”的思想( )。(单选)
a.课程即知识
b.课程即活动
c.课程即经验
d.课程即复杂会话
2.隐性课程是( )。(单选)
a.通过正式教学进行的
b.在课程计划中反映的
c.始终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d.对学生的知识、情感等方面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3.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顺序编排课程内容,这种组织方式属于( )。(单选)
a.横向组织
b.水平组织
c.纵向组织
d.综合组织
4.课程计划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 )。(单选)
a.课程设置
b.教学时数
c.课程开设顺序
d.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5.课程表又称为课表,是帮助学生了解课程安排的一种简单表格,在安排课程表时应充分考虑各门学科之间相互影响的性质和特点,这说明课程表的安排应遵循( )。(单选)
a.主观性原则
b.针对性原则
c.局部性原则
d.迁移性原则
6.课程实施的取向包括( )。(多选)
a.目标取向
b.忠实取向
c.相互调试取向
d.创生取向
7.下列关于目标评价模式描述正确的是( )。(多选)
a.评价除了要关注预期的结果之外,还应关注非预期的结果
b.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c.它只关注预期目标,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因素
d.它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又容易见效
8.新的评价体系打破唯一,倡导多元和创新,体现出评价体系灵活性的特点。( )(判断)
9.教师尊重和赞赏学生就是要赞同学生的所有行为。( )(判断)
10.请结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说一说当学生犯了错误时应该怎样对待?(论述)
1.【答案】a。163gzrsw教育解析:在课程即知识这种观点支配下的课程通常表现出学科本位和知识中心主义的课程特点,即课程按分科开设,课程体系是以相应学科逻辑结构组织的;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个人生活且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教师是课程的说明者、解释者,学生是课程的接受者。违背了“学习者是课程主体”;选项b是经验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杜威提出的,课程应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选项c课程即经验的突出特点是把学生的直接经验置于课程的中心位置,从而消除了课程中“见物不见人”的倾向,消解了内容与过程、目标与手段的二元对立。强调学生对教学内容意义的主观体验;选项d课程即复杂会话是美国课程论学者派纳的观点,认为课程是不同话语间的“复杂会话”。学校课程的宗旨在于促使我们关切自已与他人,帮助我们在公共领域成为致力于建设民主社会的公民,在私人领域成为对他人负责的个体,运用智力、敏感与勇气思考与行动。一旦我们视课程为自己作为公民、作为个人的机会,课程便随我们的反思、探究与行动而变化,走向我们理念与梦想的实现。课程不再是一个事物,也不仅仅是一个过程。它成为一个动词、一种行动、一种社会实践、一种私人的意义、一种公共的希望。课程不仅是我们劳作的场所,也是我们劳作的成果,在转变我们的同时也转变自身。此观点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据以上描述可知正确答案为a。
2.【答案】d。163gzrsw教育解析:隐性课程指学生在学校情景中无意识地获得经验、价值观、理想等意识形态内容和文化影响。也可以说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具有非预期性、潜在性、多样性、不易觉察性。隐性课程是指在课程计划之外的、预期之外的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作用的知识内容等,根据隐性课程的含义可知,d选项正确。
3.【答案】c。163gzrsw教育解析:本题考查课程内容编排组织形式。在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有纵向组织和横向组织的原则。纵向组织是指按照知识的逻辑序列,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形象的先后顺序组织课程内容。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是说按照学科的逻辑线索展开,属于纵向的组织方式。而横向组织方式打破了学科的知识界限,是按学生发展阶段和需要为依据来组织的。故此题选c。
选项a,横向组织,是指打破学科的知识界限和传统的知识体系,按照学生发展的阶段,以学生发展阶段需要探索的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构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内容专题。横向组织是从发展心理学关于人的成长过程提出来的。在发展论者看来,学生生理的、社会的、理智的、情感的发展,都是按照一定顺序由内部加以调节的。
选项b、d属于本题干扰项。
排除a、b、d三项,因此此题答案选c。
4.【答案】a。163gzrsw教育解析:课程计划基本内容包括: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其中,教学科目的设置的是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5.【答案】d。163gzrsw教育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课程实施的结构。通常情况下,课程表的安排应遵循整体性原则、迁移性原则、生理适宜原则。
第一,整体性原则。在安排课程表的过程中,学校要从全局着眼,统筹安排好课程计划所规定的每一门课程,从而实现各门课程功能的协调化、整体化,产生最好的教育效果。
第二,迁移性原则。在安排课程表时要充分考虑到各门学科之间相互影响的性质和特点,利用心理学上的迁移规律,促使课程之间产生正迁移,防止负迁移现象的发生。
第三,生理适宜原则。课程表的安排,还要考虑到学生的生理特点,使学生的大脑功能和体能处于高度优化状态。
题干中描述的是迁移性原则。故本题答案选d。
6.【答案】bcd。163gzrsw教育解析:课程实施的取向是指对课程实施过程本质的不同认识以及支配这些认识的相应的课程价值观。课程实施的取向集中表现在对课程计划与课程实施过程之间关系的不同认识上。主要有三种: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课程创生取向。
a项目标取向是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不属于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
a项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cd。
7.【答案】cd。163gzrsw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评价模式。目标评价模式是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目标评价模式强调用明确的、具体的行为方式来陈述课程目标,并以预先规定界的教育目标为中心来设计、组织和实施评价,从而确定学生通过课程教学所取得的进步,即学生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找出实际结果与课程目标之间的差距,并利用这种信息反馈作为修订课程计划或更新课程目标的依据。目标评价模式既便于操作又容易见效,所以在很长时间里在课程领域占主导地位。但由于它只关注预期的目标,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因素,因而遭到不少人的批评。因此c、d选项符合目标评价模式的观点与评价。
a选项,斯克里文提出目的游离评价模式,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评价除了要关注预期的结果之外,还应关注非预期的结果,更多地考虑课程计划满足实际需要的程度。
b选项,该项为斯皮尔伯格对教育评价的见解,他认为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教学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使之能更好地顺应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教师的个人专业发展。
综上所述,ab两项均不属于目标评价模式的观点和评价,故本题选择cd两项。
8.【答案】√。163gzrsw教育解析:新课改要求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具体来说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要求打破以成绩为中心的评价,建立多元的、发展的、创新型的评价体系。故题干说法正确。
9.【答案】×。163gzrsw教育解析:本题考查新课改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知识点。教师尊重和赞赏学生,并不是赞同学生的所有行为,对于学生不正确不合法的行为,还是要予以制止,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公正地处理问题,用更为宽容的态度去接纳学生的独特个性行为表现,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故本题错误。
10.【参考答案】163gzrsw教育解析:
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的基本看法,新课改倡导的“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将学生置于教育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当学生犯错后,教师采取的行为应该符合新课改下的学生观,具体来说有如下观点: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教师在对待犯错的学生时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健康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是追求进步的。不能因为学生的小错误而完全否定学生,要考虑到他的发展潜力并切实采取合适的方式帮助其发展,改正错误。
(2)学生是独特的人。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有着自己独立想法。因而当其犯错误时要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先去了解学生的想法再去评判,评判过程中不拿统一的标准和尺度去衡量学生,要根据学生各个方面的情况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当学生犯错误时,不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的,同时也要让其承担一定的责任。明白自己享有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相应的义务和责任,让学生学会承担责任。